中医药网|网站导航|RSS订阅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医药网

内科方剂

  •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疟疾日积不愈,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金匮要略》
  •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哺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

    《伤寒论》
  •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金匮要略》
  • 温脾汤

    温脾汤: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备急千金要方》
  •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丸:食停肠胃,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四肢厥逆,苔白而润,脉象沉紧或迟者。

    《金匮要略》
  •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

    《伤寒论》
  •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伤寒论》
  •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伤寒论》
  •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

    《金匮要略》
  • 四逆汤

    四逆汤: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

    《伤寒论》
  • 真武汤

    真武汤: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舌淡而润、苔白、脉沉细者。2.发汗过多,阳气太虚,寒水内动,水气凌心,而见心悸、头晕,

    《伤寒论》
  • 败毒散

    败毒散:1、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2、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呕哕寒热,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小儿药证直诀》等
  •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饮:血虚外感风寒证。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感冒风寒致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外台秘要》
  •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汤: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重订通俗伤寒论》
  •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伤寒论·太阳病上篇》
  • 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汤:痧疹初起,透发不出。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 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汤:风温初期。证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白,脉浮数的患者。

    《重订通俗伤寒论》
  •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此事难知》
  •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散: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医学心悟》
常见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