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网站导航|RSS订阅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医药网

中医医疗机构应担起科普责任

中医药网日期:2010年06月21日来源:
分享到:
    6月21日讯 
 
    □ 严国进 江苏省东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普需求和宣传研究课题组调查发现,对中医药科普及养生的电视、广播等讲座节目持“半信半疑”态度者占被调查人员的六成左右,其组成多为知识分子和在校大学生。
 
    可以说,这份问卷调研结果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目前中医药科普的现状,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医药的良性发展,势必影响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一些中医药科普宣传不实事求是,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一些所谓的“中医专家”假借中医药的“幌子”,玷污或歪曲中医的圣洁形象,宣传相关药品、保健产品,影响了中医药在民众中的声誉,对中医药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医疗机构不注重通过正规渠道普及中医药知识,从而给一些伪中医钻了空子,科学知识不去占领阵地,错误的认知就会乘虚而入;二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缺失;三是有关媒体没有尽到应负的职责,审核不严;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行业利益推波助澜;五是群众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容易追求急功近利的东西。
 
    时下,慢性疾病及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中医药及中医养生理论越来越渴求,希望医疗部门能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安全、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在本次中医药科普需求调研中发现,有65.4%的城市工作人员认为中医科普非常必要;69.4%的农民愿意花钱了解中医药科普知识;95%的在校大学生把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作为了解中医药科普知识的主要目的。这充分说明中医药的科普及养生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市场。
 
    在大力发展中医药的今天,加强中医药正规科普宣传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此笔者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中医药科普宣传计划及落实措施,下拨专门的中医药科普宣传经费,让正规中医药科普宣传落到实处。二是各中医药医疗、科研机构要营造中医药宣传氛围,如借助媒体开通中医药服务咨询热线,进行中医药健康咨询;定期在社区、街头开展“中医”开放日活动;定期到社区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定期为报纸、电台、电视组织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做到经常有中医药文字,有中医药声音,有中医药图像,并能系统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典故溯源、中药故事、中医历史人物,展示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和保健养生方法,宣传传统中医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的优势与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中医药科普与养生宣传问责机制,加强监控,发现不合理、假冒伪劣的中医药健康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公示,并请中医药专家进行澄清,避免公众受到误导。四是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辨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振兴中医药,让我国的传统医药发扬光大,从而更好地惠民、便民、利民。
 
   
    中医科普应通俗化大众化
 
    □ 陈梦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科普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张悟本能够成为养生明星,一定程度上是新闻媒体在推波助澜。洪昭光教授说过:“诚信”是医学科普的基础,要是没有了这个,其他的都是免谈。”医学科普传达的观念、知识要能简易明了,有可操作性。
 
    医学科普不能过度地娱乐化庸俗化。医学科普关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必须得有社会责任感,绝对不能戏说。把复杂的医学道理、严谨的科学依据通俗化、大众化地讲解出来,真正使听众“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不能如相声般调侃,更不能瞎编戏说。
 
    正确对待食疗
 
    “食治”是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唐朝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因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孙思邈是中医界最早提出“食治”、“食疗”概念之人,而唐代医学家孟诜的《食疗本草》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由此可见,“食治”就是适合于患者体质和身体状况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均衡的调整。
 
    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世界饮食文化科学史上最先提出的膳食原则,也是非常完整合理的饮食原则,指出了除运用药物驱邪治病外,还必须用谷、肉、蛋、菜等食物均衡以益气、营养身体、增强抗病能力,确保健康。中医食疗是在饮食物中加入一些“药物”来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乃至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不能把中医药饮食文化丰富的内涵简单地割裂、支取和篡改,择其一二而过分夸大。
 
    深奥知识的解读当通俗易懂
 
    其实,认为中医药理论深奥难懂是社会上的误解。专家介绍中医药知识时一定要通俗易懂。如饮食养生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张仲景就指出: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个“节”字,就将饮食应该注意质和量二个方面的合理性表达明白。节就是无太过不及,过食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从而产生。对此,已经开展3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还必须深入到基层中去。
 
    创新不能离宗
 
    前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曾经对中医药界提出了“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原则,但有关中医药发展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面对古老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认认真真地继承是前提是条件、是基础,进一步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是目的、是任务。如果没有继承作为基础工作,中医药发展要偏离方向,但没有发展的继承,只能是原地踏步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不能完全背离宗旨搞创新发展。中医养生理论同样需要结合现实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现代化的手段作为传统中医理论的延伸和工具,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服务。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