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网站导航|RSS订阅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医药网

畅谈“十二五” 把握中医药机会才能走得更远

中医药网日期:2013年05月15日来源:
分享到:
医药政策、市场、药企、事件汇总-2010年医药行业年度盘点-医药网专题
  
  2010医药行业盘点专题:
 
  1月5日讯 中医药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技术精华,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自身建设水平。新医改和“十二五”规划将中医药推上了更高的层面,对其在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上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早在“十二五”规划出台的2009年,新医改方案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结合“十二五”提到的“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划发展思想”,可以预见,中医药将继续在未来医疗体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全社会角度看,医卫事业发展的合理目标,应当是以尽可能低的医疗卫生投入,实现尽可能好的全民健康结果。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可以实现成本低、健康效益好的目标。
 
  回顾我国数千年的中医学理论,可以发现传统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其特殊的疾病防治方法,与现代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极其相似,尤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独到优势尽显。
 
   “看病难、看病贵”的客观现实,以及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是我国进行新医改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医疗基础力量薄弱,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中医临床效验显著、不需要贵重仪器设备的特点,可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具体而言,中医药至少具备以下几大优势:
 
  1.防治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优势 “中医治未病”强调把疾病解决在萌芽状态。与西医对抗疗法不同,中医虽无微生物学理论,但其“戾气”学说自有一套解决病毒性疾病的方法。这一优势也表现在近年来中医药介入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所取得的成效上。
 
  2.治疗疑难疾病/慢性病的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炎症、慢性疼痛、增生退行性疾病、恶性肿瘤、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如应用得当,必将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3.养生以及自我保健优势 中医重视内因,重视天(自然)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融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于一体的医疗体系。在公共健康方面,中医药可以让国民体质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而现实情况是,中药事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瓶颈。原因很多,包括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卫生定位的模糊与失范,按西医的管理模式管理中医药,教育制度方面存在不足,人才短缺,价格偏低使中医处境尴尬,“良药苦口”使中医难以普及等。针对上述瓶颈,结合“十二五”规划和新医改内容,这些都将逐步得到改观。
 
  一是中药在作为公共健康治疗手段时,应多措并举。给药、针炙、拔火罐、按摩、推拿、刮痧、药浴、外敷、药酒等方式,可因地方实际需求选择使用。现在许多地方只剩下开方吃药了,许多中医院大夫即使会针灸、按摩、推拿等手法,在治病时也因此没有太多的经济效益而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这些治疗手段。
 
  二是成药加工应有所突破。中药饮片和制剂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比西药,目前的中成药少之又少,而传统的汤剂很大程度上由于“苦口”不能为群众所接受。中医成了许多人在西医治疗失败后的无奈之选。我们应在中成药的开发再下功夫,缩短开发时间,保证药品质量,加快开发速度。一旦中药成品药加工有所突破,以其安全而低廉的特点,无论对疾病预防还是治疗亦或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都是一大助力。
 
  三是建立相对完善的中医医疗模式。有人提出,在发展中的中国选择中医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可以实现成本低、健康效益好的目标。基于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现代的网络手段,根据不同区域的城市和农村,以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建立对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这个模式联系了中国现今的社会体系,并且创造性地将人群以地域划分,结合了中医药适合于各层面和各年龄段的特点,用中医药从根本上实现控制和预防,而不仅仅依靠当今疾控的应急性。
 
  四是中医药的产业化。只有产业化才能集中优势力量,提高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在产业化方面有所作为,才能改变现存的困境。
 
  如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舡管疾病方面具有大量的优势,研制了很多的药物制剂,在临床上占有很大的使用比重,对于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值得推广。现在临床上很多西医都在使用这些中药制剂,可见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上的成果已被西医接受。且随着中医药研发和制药技术的提高,这些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扩张和推广找到衔接处奠定基础和条件,为中医药开发国际市场积极探讨出路。
 
  长期以来,中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仅凭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三根指头,是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的。
 
  中医药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技术精华,不断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自身建设水平。新医改和“十二五”规划将中医药推上了更高的层面,对其在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上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把握好这次机会,中国中医药将走得更远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近3个月的热门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