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材名称】:
- 菟丝子
- 【药材来源】:
- 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
- 【炮制前的性状】:
-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 【炮制后的名称】:
- 盐菟丝子
- 【炮制方法】:
- 以下摘录于《中国药典》
菟丝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黄色,裂开,略有香气。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黄色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
以下摘录于《中华草本》
菟丝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黄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
1.《雷公炮炙论》:采得,去粗薄壳,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于,人臼中,热烧,铁杵三千余成粉。用音酒并黄精自然汁与菟丝子相对用之。
2.《纲目》:凡用菟丝子,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于,再研未,或云,曝干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