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材名称】:
- 山楂
- 【药材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山楂的成熟果实。
- 【炮制前的性状】:
- 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 【炮制后的名称】:
- 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
- 【炮制方法】:
- ①山楂:
拣净杂质,筛去核。
②炒山楂:
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本品果肉黄褐色,偶见焦斑。气清香,味酸、微甜。
③焦山楂:
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本品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气清香,味酸、微涩。
④山楂炭:
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纲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实带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