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网站导航|RSS订阅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医药网

牡丹皮

分享到: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牡丹皮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牡丹皮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牡丹皮
【名称】:
牡丹皮
【英文名】:
Tree Peony Bark
【拼音】:
Mǔ Dān Pí
【别名】:
丹皮、粉丹皮、洛阳花、条丹皮。
【药材类别】:
枝叶/树皮类
【性味】:
辛苦;凉;微寒。
①《本经》:味辛,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③《本草备要》:辛甘,微寒。
【归经】:
入心、肝、肾经。
①《珍珠囊》:手厥阴、足少阴。
②《纲目》:手足少阴、厥阴四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入药部分】:
牡丹采挖后,刮取根皮,晒干入药
【产地和分布】:
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园。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供观赏。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牡丹 落叶小灌木,高1-2m。根粗大。茎直立,枝粗壮,树皮黑灰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5-11cm,无毛;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或二回羽状复叶,近技项的叶为三小叶,顶生小叶常深3裂,长7-8cm,宽5.5-7cm,裂片2-3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有时被白粉,沿叶脉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cm;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cm,宽2.5-4cm,2-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花两性,单生枝项,直径10-20cm;花梗长4-6cm;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宽卵形,大小不等,绿色,宿存;花瓣5,或为重瓣,倒卵形,长5-8cm,宽4.2-6cm,先端呈不规则的波状,紫色、红色、粉红色、玫瑰色、黄色、豆绿色或白色,变异很大;雄蕊多数,长l-1.7cm,花丝亦具紫红等色,花药黄色;花盘杯状,草质,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裹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稀更多,离生,绿色,密被柔毛。蓇葖果长圆形,腹缝线开裂,密被黄褐色硬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⑤《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⑥《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附方】:
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⑦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⑧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⑾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⑿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⒁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⒃主治瘟病后期,邪伏阴分证。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方中佐以牡丹皮辛苦性凉,泻阴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阴升。(《瘟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⒄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水牛角30g,生地黄24g,赤芍12g,牡丹皮9g上药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效。(《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按字母检索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