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网站导航|RSS订阅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医药网

您的位置: 中医药网 > 中药药理 > 正文

竹茹的药理与临床研究

中医药网日期:2012年11月26日来源:未知
分享到:
Note:以下内容为中药材竹茹的成分、药理、临床、毒性研究资料记载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药典》《中华草本》等资料,如下资料仅供学习与参考,不宜当做私自使用药材竹茹的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药材名称】:
竹茹
【别名】:
竹皮,淡竹茹,竹二青,青竹茹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主要成分】:
淡竹的竹茹含有对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的成分:2,5-二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丁香醛(syringaldehyde),松柏醛(coniferylaldehyde)。另含对苯二甲酸2'-羟乙基甲基酯(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2'-hydroxyethylmethyl ester)。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蓖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增高血糖:此外,还有增高血糖作用。
3.增加尿中氯化物量:有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作用;
【使用注意】: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忌用。
【毒性】:
暂无资料
【临床应用】:
  1.用於中风痰迷、惊癎癫狂等症。竹茹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口噤《千金方》以竹茹配姜汁饮之;治小儿惊风,常配胆南星、牛黄等同用;近年治乙脑、流脑之高热昏迷、痰壅、呕吐,以竹茹频饮。
  2.用於痰热咳喘。竹茹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常配半夏、黄芩等,如《沉氏尊生书》竹沥达痰丸。


  1.治疗眩晕症: 茯苓30克, 白术、党参各12克, 桂枝、竹茹、半夏、陈皮天麻各9克, 川附片、砂仁、甘草各6克, 生姜3片,大枣7枚.随证加减.治疗57例, 结果: 痊愈28例,显效13 例, 好转11例,无效5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1;10(4): 21〗
  2.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苏叶、黄连各6克, 党参、茯苓各10克, 半夏、姜竹茹、郁金、香附各9克, 白芍12克, 吴茱萸、甘草各3克.如胃寒明显者加良姜;兼见少阳证加柴胡;胃阴不足加麦冬、石斛;郁热甚者加蒲公英;腑实者加大黄;血淤加丹参饮.治疗35例,结果: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胃镜复查未见胆汁返流或显著减少)24例, 好转(自觉症状减轻, 病情好转,经胃镜复查有少量返流胆汁)9 例, 无效2例.〖陕西中医 1991;12(3):108〗
  3.治疗胃脘痛: 黄连3~9克, 半夏、陈皮、茯苓、姜竹茹、枳壳各10克, 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50例, 结果: 临床治愈32例,有效14例, 无效4例.〖陕西中医 1990;11(11):489〗
  4.治疗神经官能症: 竹茹、炒枳实、陈皮、姜半夏、茯苓各10克, 甘草6克, 生姜3片,大枣3枚.日1剂, 水煎,分2次服.治疗13例, 结果: 治愈7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中原医刊 1991;18(1):40〗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更多关于 研究、药理作用、竹茹 的文章